建筑垃圾困局以資源化終結
深圳建筑垃圾滑坡慘劇,戳中八方之痛。雖然時間過去一年有余,但是2015年12月20日發(fā)生的深圳光明新區(qū)渣土受納場重大滑坡事故造成70多人傷亡的悲劇,至今令人心有余悸。此次悲劇震驚全國。更令人驚愕的是,官方組織調查的結果顯示,造成這次70多人喪生的垮塌體為人工堆土,建筑垃圾、渣土滑動,并非山體。這次事故最終定性為不屬于自然地質災害,是一起生產安全事故。
建筑垃圾的堆積司空見慣,人們只知道它會擠占土地,會影響景觀,會污染空氣,但是它會“吃人”卻是聞所未聞。深圳建筑垃圾滑坡事件將城市建筑垃圾的巨大隱患和危險,悲劇性地呈現在了人們面前,引起了全社會的深思與警醒。
海南千噸建筑垃圾入侵萬泉河,映出各地亂象。2016年5月27日,在海南省瓊海市,成堆的建筑垃圾被推土機推進萬泉河中,此事件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
上海建筑垃圾跨省傾倒,倒出全國難題。2016年6月,上海市發(fā)生了兩起建筑垃圾跨省傾倒事件,上海的建筑垃圾被分別傾倒在蘇州市太湖西山島和江蘇南通市江心沙農場,轟動全國,余波至今未平。
痛定思痛,近年來建筑垃圾“上山下鄉(xiāng)入?!笔录|目驚心,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答案很清晰,是建筑垃圾還沒有找到科學而合理的出路,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垃圾”困局。事件雖然發(fā)生在深圳、上海、海南,但反映的卻是我國建筑垃圾的現狀。
而建筑垃圾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
2016年12月6日,中國建筑傳媒獎頒獎典禮在深圳大劇院舉行。著名建筑師、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擔任評委會主席,他在頒獎大會上憂心忡忡地說:“像深圳這樣的城市,我很憂慮再過50年,它會面臨特別嚴重的問題——全是建筑垃圾?;炷恋綍r酥掉,沒用了。拆掉它是極浩大的工程。”此論斷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但有識之士明白,此話絕非危言聳聽。
值得慶幸的是,在2016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前所未有的從廣度與深度上得到認同。
在2016年12月21日下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國家領導人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建立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xiāng)統(tǒng)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他指出,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fā)展,根本還是要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huán)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tǒng),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xiāng)統(tǒng)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的時間表。
《意見》中“加強垃圾綜合治理”提出:樹立垃圾是重要資源和礦產的觀念,建立政府、社區(qū)、企業(yè)和居民協(xié)調機制,通過分類投放收集、綜合循環(huán)利用,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強化城市保潔工作,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統(tǒng)籌城鄉(xiāng)垃圾處理處置,大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推進垃圾收運處理企業(yè)化、市場化,促進垃圾清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對接。通過限制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凈菜入城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推廣廚余垃圾家庭粉碎處理。完善激勵機制和政策,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
基于建筑垃圾的特點,行業(yè)內人士一致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夠將建筑垃圾進行再生處置,是當前世界上最優(yōu)異的建筑垃圾處理辦法。
誠然,只有將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將建筑垃圾中的每個部分都分解成可用的再生資源,真正將建筑垃圾吃干榨凈,才會徹底解決“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局。